1973年12月,为了避免把指挥干部长时间留在同一岗位上带来的不良影响,毛泽东采纳了叶剑英的建议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动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在这次调动的几位司令员中,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李德生等人被调走;此外,未调动的秦基伟和王必成也都曾是同一位高级将领的部下——他们的老上司就是王树声。
王树声是新中国1955年首次授衔时被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位将领之一。他出生、成长并长期战斗在大别山地区,因此在当地有“守护大别山”的美誉。下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讲王树声将军的一生。
1905年5月26日,王树声出生在湖北麻城乘马岗镇项家冲一个小地主家庭。虽然出身相对优越,但他并没有过上安逸的生活,早年在大别山看到的贫苦与不公,加之当时流传的进步思想,逐渐把他引向了革命道路。父母早逝,靠亲友资助完成了有限的学业。青年时期的王树声接触到许多革命思想,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事业。
展开剩余60%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树声并不因为血缘而心软。家乡有个横行乡里的地方势力、绰号“麻城北乡一只虎”的丁枕鱼(当时是王某家的亲戚),他欺压百姓、破坏农会组织,王树声毫不犹豫地站到农民一边,组织抓捕并将其押往县城接受群众批斗。他那句“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谁反对农会,就是我的亲娘老子,我也要跟他斗”反映了他把革命原则放在亲情之上的决心,也因此在民间赢得了赞誉。
王树声的革命生涯并非一路顺风,充满危险与牺牲。1936—1937年间,他随中央军委组成的西路军远征,担任副总指挥。西路军在与马步芳部的激战中虽对敌人给予沉重打击,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有部队在战斗中被消灭,许多战士壮烈牺牲。王树声率部在行军与突围过程中一度被重兵包围,伤亡惨重,险些丧命。穿越荒凉的腾格里沙漠时,他体力耗尽,几近绝境,幸得一位名叫俞学仁的老人救助并护送,才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固原,随后于1937年8月回到延安。回延安后,他主动承担责任,表示接受组织的任何处分,但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你回来了就是胜利”,由此可见组织对他归来的重视与宽慰。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历任重要军职,曾担任湖北军区司令员,后出任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当年的大将名册之中。尽管身居要职,王树声为人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他曾明确拒绝为亲友谋取特殊待遇,说自己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应当用于为公众服务,而不是用于走后门、谋私利。他鼓励有困难的人依靠当地政府或自身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他的个人关系。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他的离世令许多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将士深感悲痛,据说许世友闻讯痛哭,足见战友间深厚的情谊。王树声将军一生在革命与建设中留下了坚实足迹,他为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后人敬仰与纪念。
发布于:天津市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