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纪事】配资公司100强
早年的羑里城旧貌
众人皆知,《易经》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是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理论根源,与人文实践的智慧结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八卦则是《易经》的核心基础和基本构成元素,八卦又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其文王八卦便属于后天八卦得范畴。
而文王八卦的诞生地,就是当年商朝都城朝歌的羑里城(位于今河南汤阴县北)。据史书记载,这里曾是纣王关押周文王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文王八卦,便是商朝时期的文王姬昌被关押于此期间,在狱中演易所创,故而得名“文王八卦”,所以也有人把此地称为《周易》即易经的诞生地。
在我小时候,民间传得很神奇,说什么文王八卦不但能测天算地、推演兵法,还能知道人的前生后世。传说姜子牙用的就是八卦,排兵布阵,助周武王消灭了残暴的商纣王。因此《封神演义》的故事,在当地民间流传很广,不但老年人爱讲,年轻人也爱听,我的姥爷就是爱讲封神演义的故事者之一。
展开剩余71%关于八卦的传说,老辈人能把周文王在羑里城“食子之难”的故事讲活灵活现。传说文王在此期间开始演易八卦,能掐会算,可测世上万事。纣王知道了后,半信半疑就想看看是真还是假,就把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骗至朝歌陷害,并将其子做成人肉包子让文王吃。文王明知其故,为了成就社稷大业就忍痛吃下,并装疯卖傻瞒过了昏庸的纣王,躲过了这场大难。最终,出狱返回故土西岐,辅助次子姬发即武王消灭了纣王,建立了周朝。
八卦有多大神奇作用,是不是迷信有待后人定论?但就其卦辞可谓博大精深。因受家乡文化的影响,我也曾听老辈人讲过其中的道理,读过部分卦辞,深感其中朴素的阴阳辩证思想,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实在令人折服。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相比,不能说一脉相承,也实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辩证地观察、分析事物发展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要比产生于 19 世纪的西方黑格尔的辩证法早几千年。可谓是中华民族在蒙昧时代就展现出的、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力,它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作者于羑里城留影 1984年秋
20 世纪 80 年代,笔者曾去过羑里城,那时它还处于尚未开发的状态。远看是一座长满古柏的高台土丘,四周围墙已多处坍塌,残垣断壁。院门朝南,门前有台阶,右侧立有一通龟(赑屃)驮着的高大石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六字。门前通道的对面还有座牌坊式门楼,上刻“演易坊”三字,在岁月的剥蚀下,字迹与石柱花纹已有些斑驳模糊。
进入院内不远处,有一通青石底座的普通石碑,刻着“文王演义八卦”(依稀记得是这几个字);距石碑不远处,有几间不大的破庙样式的殿堂,窗棂残破,檐角长满杂草,记得连庙门都不知那去了,屋内堆放着喂牲畜的草料,看样子像是村里某生产队的草料仓库。院子的一角有处不显眼的土堆,传说这就是文王之子伯邑考的墓,是当年文王忍辱吞食其子肉后,将吐出的骨肉埋于此地,后人堆土为冢称为“吐儿冢”(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坎墓”),以作纪念。除此之外,如今景区里的其他景点,包括“文王塑像”“演易台”“八卦阵”等,当时都还不曾存在,其余的如乾隆“御碑”等则记忆更为模糊了。总之,那时的羑里城给人一种残垣断壁、满目苍凉之感。
可就是这些“残垣断壁、满目苍凉”,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没有游客的喧闹,没有商业化的装饰,只有土丘、古柏和石碑,默默守着几千年前的故事,让人能隐约感到了那段隐藏的历史,那段埋没的古代传说。
在本世纪初的某年,我路过此地,再一次来到了羑里城。不看还好,一看让我“大失所望”,可以说颠覆了我原来的印象。如今的羑里城,从地面到地上的殿堂等建筑设施,修饰的焕然一新,最突出的就是高大的文王塑像,屹立在景区中心特别显眼,已然就是一座现代化的羑里城。
面对焕然一新的设施,及富丽堂皇的庙殿,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游客,导游拿着喇叭熟练地讲着“文王八卦”的故事,可我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点眩晕了——起码那份能让人静下心来与历史对话的“苍凉感”没了,尤其是怎么也找不到、也感受不到了那种曾经的悠久历史的印痕了。
(2025年10月)
作者又名:太行驿马▪建新配资公司100强
发布于:河北省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