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解放日报“抗战•寻迹上海”报道组兵分多路,从不同视角寻找上海抗战印迹。我们寻访的第一路,便是重回当年战斗历史现场,回访老兵和亲历者后代,追溯上海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55岁了,在我印象中他就是一个生活很规律、每天都要做一遍自己编的操的、爱吃红烧肉的人,特别慈祥。小时候很难想象,他年轻时候经历过的风雨。”
在嘉定区恒谐路999号外冈游击队纪念馆,记者见到了站在一尊人物铜像旁边的吕嘉卫。铜像上的主人公是他的父亲——“中医司令”吕炳奎。
被称为“中医司令”的吕炳奎,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挽救中医竭尽全力,70岁时又自主创办中医大学,培养出的中医人才成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他的青年时期,正值民族危亡之际。这名热血郎中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嘉定外冈地区组织与率领抗日武装,开展抗击日寇的斗争。
吕炳奎青年时期。受访者提供
“嘉定城外出了一支抗日锄奸的队伍”
父亲的晚年始终在为中医药事业奔忙,不怎么提起曾经的戎马生涯,但这些年,吕嘉卫还是通过阅读各种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还原了父亲那段传奇的抗日经历。
1914年1月3日,吕炳奎出生在嘉定望仙桥乡的一户农家。幼年时曾染上黑热病,得到一位走方郎中的救治后化险为夷。痊愈之后,吕炳奎便立志学医以济世救人。
15岁,他拜嘉定名医汪志仁为师,20岁开始挂牌行医。对于手头拮据的穷苦农民,吕炳奎经常送医舍药,行医没几年,这位医术高明又热心肠的年轻郎中的名声就在周边几个乡镇传开了。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同年11月12日,嘉定全境沦陷,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久后,父亲吕爱生被国民党溃军拉夫去摇船,因劳累过度死在了阳澄湖畔,面对国仇家恨,吕炳奎再也不能平静。
于是,他以行医防身为由,典屋当田,先后购买了十多支枪,一支手枪和一挺机枪。当时,国民党军队和日军在战地遗留了枪支弹药,农民捡到枪支的不少,一些殷实农户为了自卫,也纷纷花钱买枪,还成立了民众自卫队。凭借行医时积累的威望与人脉,吕炳奎自然而然地成了民众自卫队的带头人。
这支“杨甸民众自卫队”成立后,练祁河以南、横泾河以北、吴塘河以西、顾蒲河以东范围内,成为相对安定地区。队员们放哨巡逻,保境安民。他们还在朱家桥镇捉拿坏事干尽的汉奸徐朴民、刘世民,并就地处决。上海近郊一时盛传“嘉定城外出了一支抗日锄奸的队伍”,吕炳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外冈游击队队长。
在当年外冈游击队活动基地的中学银杏下,前排右三为吕炳奎。 受访者提供
一把火烧毁了敌机
游击队的抗日决心,以及吕炳奎的爱国心、正义感,引起了当时中共江苏省委的关注。
1938年9月初,中共党员邱生凡受党的委托与吕炳奎进行了会面,会面后,邱生凡向党组织汇报了部队情况。为了提高吕炳奎的阶级觉悟与思想认识,扩大抗日武装的力量,党组织安排他去上海参观当时有“孤岛上的解放区”之称、由中国共产党主办的难民收容所,并动员上海难民收容所的青年前去参加部队。
1938年10月初,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注意隐蔽,稳步发展”的指示,这支在吕炳奎、邱生凡领导下的部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郊县三支抗日武装之一。
外冈游击队纪念馆广场一侧的一组雕像,描绘的便是时年25岁的吕炳奎与邱生凡一同带领游击队干过的一件大事。
那是1939年1月30日下午,一架日军军用飞机因机械故障,坠落在望仙桥镇东北1公里周家村、冯家村之间的麦田里。吕炳奎听说后,立即命江祖培(原外冈游击队分队长)带领队伍赶赴现场,拆除了飞机发动机,卸去了武器和有用部件,一把火烧毁了敌机。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当地民众人人称快。
1939年4月,陈毅军长部署新四军六团东进作战,六团为了防止国民党顽固派捣乱破坏,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简称“江抗”),独立自主地扩大抗日力量,相继创建根据地,成立了以叶飞(化名叶琛)为书记的东路工作委员会。同年7月7日,吕炳奎、邱生凡率部与“江抗”汇合,奸灭暗中投降日军的许雷生部队。13日后,吕炳奎在青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在望新乡政府所在地(今嘉定外冈),吕炳奎同志故地重游。 受访者提供
“大鱼山战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随后几年,吕炳奎转战多地。1940年6月18日,他所在的江抗东路第二纵队第三支队在昆山石牌大风湾宿营,遭到日伪军100余人偷袭,在与日军激战5小时后最终毙伤日伪军20余人,部队安全撤离战场。
“我们的根据地,不但在陆地要发展,而且海岛也要发展。” 1944年5月,成立不久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海防大队接到纵队政委谭启龙和司令员何克希的指示,向海岛进军,开辟隐蔽的海上游击根据地。同年8月19日晚,海防大队大队长张大鹏和政委吕炳奎决定,由海防大队副队长陈铁康和指导员严洪珠等76人,在浙东慈溪古窑浦下海登船,向大鱼山岛挺进。几天后,海防大队指战员们在大鱼山岛与日军、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共毙伤日伪军百余名,海防大队包括副大队长陈铁康、中队长严洪珠等4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延安解放日报报道。 受访者提供
这场战斗影响巨大,是浙东纵队抗日事迹的代表性事件。1944年10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刊载了新华社华中7日专电,题为“舟山群岛上我新四军海防大队重创敌寇”。新中国成立后,血战大鱼山岛被称为“海上狼牙山”之战,载入了《新四军辞典》,并成为电视专题片《新四军》中的重要一幕。
先烈的英勇业绩永存史册。吕嘉卫告诉记者,如今来到大鱼山岛大岙岗山腰,能看见一块烈士纪念碑。碑高7.75米,正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配有正方形底座,底座正面镌刻时任中共三东地委书记兼海防大队政委吕炳奎的题字——“大鱼山战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浙东海防大队血战大鱼山岛纪念碑。 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嘉定城外出了一支抗日锄奸队,带头人竟是一名热血郎中,一把火烧了日军飞机》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吴越 顾杰
一鼎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